韓康伯數歲,家酷貧,至大寒,止得襦。母殷夫人自成之,令康伯捉熨鬥,謂康伯曰:“且箸襦,尋作復(巾軍)。”兒雲:“已足,不須復(巾軍)也。”母問其故?答曰:“火在熨鬥中而柄熱,今既箸襦,下亦當暖,故不須耳。”母甚異之,知為國器。
華歆、王朗俱乘船避難,有壹人欲依附,歆輒難之。朗曰:“幸尚寬,何為不可?”後賊追至,王欲舍所攜人。歆曰:“本所以疑,正為此耳。既已納其自托,寧可以急相棄邪?”遂攜拯如初。世以此定華、王之優劣。
桓玄下都,羊孚時為兗州別駕,從京來詣門,箋雲:“自頃世故睽離,心事淪蕰。明公啟晨光於積晦,澄百流以壹源。”桓見箋,馳喚前,雲:“子道,子道,來何遲?”即用為記室參軍。孟昶為劉牢之主簿,詣門謝,見雲:“羊侯,羊侯,百口賴卿!”
…